引言一步一摇伊人笑,我们经常在古装剧里看到佳人头戴步摇,莲步轻移,步摇颤动,流光溢彩,摇曳生姿。《枕上书》白凤九步摇今天悠悠邀大家一起了解步摇的历史沿制。而步摇华丽外表下蕴含的古代女子的传统礼仪文化,在文下的另一篇文章链接有详细介绍,敬请大家点击。说明后人也一直认为殷、周时是有步摇的,且步摇是殷代、周代王后礼服的必要配饰。
一步一摇伊人笑,我们经常在古装剧里看到佳人头戴步摇,莲步轻移,步摇颤动,流光溢彩,摇曳生姿。
《枕上书》白凤九步摇
今天悠悠邀大家一起了解步摇的历史沿制。而步摇华丽外表下蕴含的古代女子的传统礼仪文化,在文下的另一篇文章链接有详细介绍,敬请大家点击。
步摇的历史沿制1.步摇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战国宋玉的《风赋》:“主人之女,翳承日之华,披翠云之裘,更披白之单衫,垂珠步摇”。
至于商周时期是否有步摇,可见史料: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载:“殷后服盘龙步摇,梳流苏,珠翠三服,服龙盘步摇,若侍,去梳苏,以其步步而摇,故曰步摇。”
说明后人也一直认为殷、周时是有步摇的,且步摇是殷代、周代王后礼服的必要配饰。
玉骨组合簪,早期步摇的例证
2.到了汉代,步摇可见于皇后拜谒宗庙时的礼服头饰,如史料记载:
《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记皇后拜谒宗庙时的礼服头饰:“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
贯白珠为桂枝相缪。
虽然实物未发现,但是在西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里,贵妇额头发髻上簪着花枝状步摇,随步而动的感觉,观之即有。
西汉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贵妇头簪步摇
3.魏晋时期的步摇多以黄金制成,有两种基本形制:一种呈花枝状,属单件首饰,使用时直接插在发髻上;另一种则和冠身合为一体,被称为“步摇冠”。
单件步摇,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可以看到,步摇底座上伸出弯曲的枝条,枝条上栖有鸟雀。可以想象,随着插戴者步履的震动,枝条上的鸟雀自然会随之摇曳,风姿动人。
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班姬 头上插步摇两支
而步摇冠,上面做树枝状,悬挂桃型金叶,如下图
花树状金步摇 晋 高27.3厘米
步摇冠冠身
4.唐代是步摇的流行时期,金玉制成鸟雀之形,鸟雀的口中,衔一挂珠串。由于材质高贵、制作精美,簪步摇者多为身份高贵的女子,万种情思、千般风情都在这鬓间发上轻摇慢动,摇曳生姿。
唐 懿德太子墓壁画中妇人头戴翔凤衔珠步摇
唐 敦煌壁画 衔珠步摇
《杨妃外传》说,唐明皇曾叫人从丽水取了上等的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并亲自给杨贵妃插在鬓上。“云鬓花颜金步摇”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她的描写。
杨贵妃
步摇还走入寻常百姓家,无论男女皆爱步摇,《全唐诗》共有17首诗直接出现“步摇”之名,唐诗有:“不惜榆英钱,买入金步摇”,无数诗句将步摇寓于其中,字里行间摇曳着万种风情。
5.明清时期,步摇这一名称不多见,但是这类首饰却依然存在,如《明史·舆服志》在记载命妇礼服时称:一品,“用山松特髻,翠松五珠,金翟八,口衔珠结”。这种在鸟雀口中衔挂珠串的首饰,其实就是步摇的遗制。
明 衔珠凤簪
步摇多用于典礼中,如明代贵族妇女参加大典礼时必戴凤冠,而衔珠步摇又簪插于凤冠上,象征着崇高的身份。清代的妇女头上也簪戴着各式步摇簪钗。
清代凤鸟金簪
清 鎏金点翠鸟架步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金镶玉蝶恋花步摇
当然,这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僭越首饰流行,这类首饰,不仅命妇可戴,寻常百姓妇人也喜戴。
当今步摇如今,步摇作为日常首饰虽以成为历史,但还是有很多古代服饰爱好者、手工艺者将这一戴上古板生姿,流光溢彩的步摇传承发展。
总结在古代饰品中最浪漫的无疑是步摇,一步一摇是佳人,千年的传承,不管材质形状如何创新,其中蕴含的风情是永远不变的,其中的礼仪文化也是千年承袭的,在华丽的外表下,步摇又有怎样的传统礼制文化,请点击
国风服饰:云鬓花颜金「步摇」,华丽的发簪外表,背后的礼仪文化
在这浩瀚宇宙,
有幸能与您相识于文字,
我是国风悠悠,
邀您一起共赏国风之美。
还请大家多多点赞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