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O的CBM着手接到PO,发出PI之前,要习惯性地计算下整个订单的CBM。按照20GP,40GP,40HQ满柜装的情况下,目前的CBM加上一部分数量最接近哪个柜型,然后对应的提议增加多少数量以便可以凑整柜。那有些人会说,本来客户计划下单70CBM,我们告诉他们CBM的话,说不定还会为了凑整柜而减少数量。客户在橙色格子里输入计划下单的数量,就能知道PO的总CBM,以及总金额,便于客户自行和他们自己的系统核对单价和总价。
在平时工作中,我留意到有些供应商明明下了单给我公司的业务员,但是最终弄得双方心里都有点不爽。后面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大部分时候还是有一些细节没有做到位。
比如有时候确定订单的时候调整数量,PI改好几次,最终客户都弄得有点烦了,业务员也毛躁了。
订单是我们的收入来源,有订单要开开心心地接,而且能多一点量就最好了。
今天言简意赅地分享几个可行性方案,让客户开心的给我们增加订单量。
从PO的CBM着手接到PO,发出PI之前,要习惯性地计算下整个订单的CBM。(根据目前接触到的业务员来看,大概只有30%不到的业务员发PI的同时也会发装箱单,或者统计出总体积。)
为什么呢?
第一,客户发PO的时候可能只看内部的需求数量,统计出来按照计划的数量就发PO了。 采购太忙大部分时候都没有预估CBM,即货物的总体积。如果你的产品是重货,那么毛重也要考虑进去了。
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订单数量是有一些调整空间的。
按照20GP,40GP,40HQ满柜装的情况下,目前的CBM加上一部分数量最接近哪个柜型,然后对应的提议增加多少数量以便可以凑整柜。
但是沟通的时候要给客户感觉我们是在为他们考虑,在想办法给客户减少总采购成本,尽量弱化自己在极力争取更多订单这一层面的意思,当然,做业务想接订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这个节点在沟通的时候,更多的去强调这样做对客户有什么好处。
这部分给大家提供一个话术(供参考):
Thank you for your new order. The total CBM of your order is 60CBM, do you mind adding 100pcs ** item so that you could ship the whole PO in a full 40HQ container, please? This is suggested to lower your total purchase cost in some degree.
就算客户计划是和同区域的其他供应商拼柜出,我们发PI的同时告知CBM, 这个也是采购者通常很想了解到的一个信息, 所以我觉得是很有必要提前告知的一个信息。
那有些人会说,本来客户计划下单70CBM,我们告诉他们CBM的话,说不定还会为了凑整柜而减少数量。
对,确实会有这种可能。但是70CBM后面在协调出货的时候,就会麻烦一些,如果我们没有提前告知CBM,后面出货的时候客户不得不从以下方案中选一个,不管哪个,综合来讲,我觉得还是不如提前告知好,也算是做好份内的事。
1)出一个40HQ整柜,让尾数先滞留在仓库等后续出货安排。(货做好放仓库,暂且不说完全是坏事,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会徒增麻烦,比如,迟迟出不掉导致仓库库存压力,客户销售情况不乐观一直不想出货等等,总归希望做好的货早点出掉早点收尾款吧)
2)出一个40HQ整柜,把尾数送到客户指定的其他地址一起出货。(这样是不是徒增了一些国内运费呢?因为通常做FOB条款,这样的出货安排,我们是不太会去找客户收这部分的费用的)
3)出一个45尺柜子,不安排其他家送货来拼柜出(那么就会导致货柜空间浪费,无形中客户采购成本就没有最优化)
4)出一个45尺柜子,安排其他家送货来拼柜出(会更麻烦一些,也有可能会导致部分货柜空间浪费)
从MOQ着手通常我们报价时都会备注一个MOQ,但是有时候有些客户的某些款式下过来的订单并没有满足MOQ,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尝试沟通。
如果没有满足MOQ但是工厂这次订单能够配合生产且单价保持不变,可以试着问问客户是否可以调整数量至MOQ。
可以的话那就最好,因为有些时候确实是采购者没有去留意MOQ,提醒一下又何妨。
不行的话也可以说我们愿意这个订单给予特别的支持。并且再次强调一下MOQ,从长期引导客户往我们MOQ的规则走。
如果没有满足MOQ而且数量太少工厂配合生产会比较麻烦且导致成本高于按照MOQ数量报价太多,则更需要委婉的和客户沟通是否可以增加一些数量保持价格不变,或者接受少量特制但单价上调一点的方案。
主动提供data sheet给客户的采购决策者和执行者我公司的业务员通常都会制作这样一份excel表格主动提供给客户,并保持更新。
客户在橙色格子里输入计划下单的数量,就能知道PO的总CBM,以及总金额,便于客户自行和他们自己的系统核对单价和总价。
同时引导客户留意MOQ等信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来回确认这些基本信息的流程,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让负责采购的同事快速轻松制定好PO给我们的业务员。
订单里的产品是否需要配件?有些产品会需要一些配件,比如灯具,有些就会需要一些安装配件,但是有些安装配件不是全部包含在产品本身BOM里面,需要单独采购的。
我想其他很多行业,也会有类似的情况。
客户有时候可能会没有特别留意配件是否有包含在主产品里面;有时候是知道没有包含需要单独采购,但是实际下单时可能遗漏等等
收到订单,我们帮忙核对下是否有需要单独配备的必用配件,和辅助性的配件、散件。
如果有的话就在这个点提醒客户,查漏补缺,可以避免主产品到了发现没有配件导致销售受阻的问题。
这样下来,你拿到更多的订单了,而且客户还会在内心感谢你!双方是不是比没头绪的去催单要愉悦很多?
不同的产品,情况可能不一样,大家可以从你做的行业和产品去总结下,平时有哪些细节可以促使单次订单最大化。
祝大家和客户关系处得越来越顺畅,接单赚钱就只是顺带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