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称“师公”,佛教称“师傅”。打油火必须请师公主持,物品由师公开单给主人备办。打油火的未道工序是“出火”。出火时,主人家敲锣打鼓,跟着师公,把未用完的滚油送到溪边倒掉。曾有一个图省事者,房屋建成后,不请师公,自己用竹蔗壳(甘蔗叶)捆缚在竹槌上,点上火,在整坐厝内挥动打转,然后进宅居住,进宅后平安大吉。
新屋建成后,进宅前天或前几天便进行打油火(按择定吉日时辰)。
打油火其实是谢土神的一种方式。对于谢土神,释、道两派均有专门从事这项职业的术士和术法。道教称“师公”,佛教称“师傅”。
打油火必须请师公主持,物品由师公开单给主人备办。
打油火中有一环节值得提起的就是:师公一边拿着装有滚佛豆油的小鼎,一边把酒含在嘴里朝油鼎喷雾。这时,便有一股浓烈火烟冲天而上。每间房子及大厅、天井、门楼都要喷雾。
打油火的未道工序是“出火”。出火时,主人家敲锣打鼓,跟着师公,把未用完的滚油送到溪边倒掉。
这些细节,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说,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新建房屋难免有泥土味、贝灰味、湿气等,在装修中瓷砖、油漆、石料等含有放射性物质及有害气体,这些气味和物质经过火焰的熏蒸,大部分已蒸发,进住新宅后便能相安无事。
就科学角度看,师公打油火时,通过喷火熏蒸,消除了新建房屋中可能存在的瘴气,这应是师公能驱邪保平安的真谛。
曾有一个图省事者,房屋建成后,不请师公,自己用竹蔗壳(甘蔗叶)捆缚在竹槌上,点上火,在整坐厝内挥动打转,然后进宅居住,进宅后平安大吉。这说明作用与打油火。
潮阳民间“落三姑“。先由妇女或女童,闭目盘坐于厅堂中,面前置竹篮或畚萁,插上馨香,有人手扶篮、萁。然后由主事二人在午觉或暗巷或厕间,作对答词,说:“请大姑”。答“大姑不在家”说:“请二姑”。答“二姑在守家”。说:“请三姑”答:“三姑跟你去。”
接下来众人齐声朗唱“请神歌”:“炉底烧香炉底熏,炉底烧香炉荒同身,晃来同身会说话,呵咯(表扬的意思)啊姑是贤人。” 反复朗唱,直至盘坐的妇女身子渐渐不由自主的抖动起来,这就是神已降临的征兆,不久这妇女双手有节奏的拍着双腿,口中念念有词,众人便开始问话,“三姑”便解答。
问话内容有些是查询已逝的祖先或亲人灵魂前来对话,甚至演出涕哭悲泪的情节。“落三姑”结束时,众人还要齐唱“退神曲”,使“落三姑”的妇女苏醒,恢复常态,回家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