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曹蓓被人杀害了,老人立即报了警。据了解,被害人曹蓓28岁,已经结婚成家,有一个6岁的儿子。仇杀,首先被曹蓓的家人否认了,他们认为绝无可能。警方进一步勘查发现,曹蓓家的衣帽间有大量被翻动的痕迹。警方进一步扩大勘查范围,发现曹蓓家的入户门锁完好无损,没有被人为破坏的痕迹。
《韩非子》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对异性的爱慕是人的本能,但这种爱慕不能超过法律的界限,不能突破道德的底线,否则便如同大浪滔天,野火燎原,将原本的幸福焚烧殆尽,留下终生的遗憾。
而我们的人民警察,对任何一个突破法律底线的犯罪分子,都绝不会放过。即便犯罪分子一时侥幸逃脱,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定会被绳之以法。
2008年5月2日上午9点,上海金山区一家大型超市。
上班时间到了,曹蓓却迟迟没有到岗,超市给曹蓓打电话,提示对方已关机。
无奈之下,超市找到同在这里打工的曹蓓姐姐,问她曹蓓的去向。
姐姐很疑惑,妹妹从来没有缺过勤,怎么会不来上班呢?睡过头了?她立即打电话给妹妹,电话那头依然是提示音:“您拨打的手机已关机。”
因为上班走不开,曹蓓姐姐只好打电话回家,让父母去妹妹家看看。
曹蓓的父亲接到电话,匆匆赶到女儿家,使劲敲门,没有任何反应,只好拿出钥匙打开房门,发现屋内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老人喊了几声女儿的名字,没人答应,再看女儿的卧室,房门紧闭。
老人敲了几下卧室的门,仍然没有回应,打开房门,眼前的一幕让老人惊呆了。
案发现场的照片(警方资料)
女儿曹蓓趴在卧室的地上,满身是血。
老人赶紧把女儿翻过来,用手一探鼻息,曹蓓早就没了呼吸,人已经死了。
很明显,曹蓓被人杀害了,老人立即报了警。
上海市金山区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
据了解,被害人曹蓓28岁,已经结婚成家,有一个6岁的儿子。
当时正值五一劳动节假期,曹蓓的丈夫带着儿子去郊区游玩了,曹蓓因为要上班没跟着一块去,独自一人留在家里。谁承想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除此之外,警方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发现卧室的地上有一个破碎的花盆,花盆里的泥土洒落一地,而在曹蓓遗体的旁边,有一个放花盆的椅子,已经散架。
现场痕迹说明,被害人和凶手之间发生过激烈的打斗。
现场摔碎的花盆(警方资料)
法医对曹蓓的尸检也证实了这一点,曹蓓身上有很多钝器打击形成的伤痕,其中一处致命伤在颈部,警方判断是被某种锐器刺伤,引发大出血而导致死亡。
由此可见,凶手的犯罪手段十分残忍,似乎与死者有什么深仇大恨。
这一点让曹蓓的家人难以想象,曹蓓性格温顺,交际简单,没听说跟谁结仇,究竟是谁痛下杀手?悲痛之余,家人强烈要求警方尽快破案。
对于命案侦破,首先要确定的是杀人动机。
一般来说,凶手的犯罪动机无非三种:为财,为情,为仇。
仇杀,首先被曹蓓的家人否认了,他们认为绝无可能。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为财,为情两种可能。
被害人曹蓓
但这一次,经验丰富的民警却隐隐产生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随着现场勘查的进一步展开,警方越来越觉得现场十分蹊跷,有很多看似合理又非常矛盾的线索。
曹蓓的家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面积不大,一进门是客厅,再就是卫生间、厨房,再往里是一个小衣帽间和两个卧室,被害人曹蓓就俯卧在北卧室的地面上。
警方进一步勘查发现,曹蓓家的衣帽间有大量被翻动的痕迹。
经曹蓓丈夫确认,曹蓓的手机,家中的一台数码相机和一个PSP游戏机不翼而飞。
家里值钱的东西丢了,很像是入室盗窃引发的杀人案件。
很快,警方的另一个发现,更直接印证了这一点。
警方进一步扩大勘查范围,发现曹蓓家的入户门锁完好无损,没有被人为破坏的痕迹。
但在卫生间的窗台和地面上,却发现了大量的灰尘踩踏痕迹,尤其是卫生间的窗台上,有一枚清晰的鞋印,鞋尖朝内,说明凶手是从卫生间的窗户攀爬入内的。
卫生间窗台上的鞋印(警方资料)
综合上述情况,警方初步判断这是一桩入室盗窃引起的杀人案件。
警方推断凶手很可能知道曹蓓的丈夫和孩子外出,以及曹蓓的上班规律,趁曹蓓家中无人实施入室盗窃,与下班回家的曹蓓撞了个对面,进而发生悲剧。
随后,警方又在厨房的台面上找到了一把沾满血迹的尖刀,应该是作案工具。
凶手从卫生间窗台入室、作案工具就地取材、死者没有仇人……种种因素似乎都印证了警方的判断,这确实是一起入室盗窃引发的杀人案。
但警方仍然不敢做出明确判断,因为往细处一想,情况似乎没那么简单。
警方在现场确实发现了很多翻动的痕迹,整个衣帽间被翻地十分凌乱,甚至是胡乱扒拉,衣服全被扒出来,凶手似乎是刻意把衣服弄乱,而不是为了翻找有价值的东西。
案发现场的衣帽间(警方资料)
另外,警方还在曹蓓遇害的卧室床上发现了一小部分散落的金首饰。
经验丰富的民警意识到,这起案件并不简单。如果真是图财,凶手不会遗漏那么明显的金首饰,而且一般也不会去翻找衣帽间,因为这里很少存放有价值的东西。
基于上述可疑因素,有民警提出了一个猜测:凶手把衣帽间弄乱,很可能是在伪造现场,他的作案动机并非为财,而是另有目的。
接下来的现场勘查,警方发现了更可疑的地方。
曹蓓遇害的卧室是案发的中心现场,细心的民警发现,卧室的地面有一些干了的水痕以及用拖把清理地面的痕迹,这一切显然不是曹蓓所为,而是凶手的杰作。
这说明什么?凶手作案之后,还冷静地清理了现场,完全没有慌乱的迹象。
警方勘查现场(警方资料)
如果是入室盗窃引发的偶发性杀人事件,凶手在慌乱之下,不会清理现场。
警方认为,这名凶手的身份并不普通,要么是死者的熟人,要么是有前科劣迹的惯犯,才会有这种打扫现场,破坏现场,阻止警方侦查的举动。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个关键线索的发现,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就在中心现场的卧室地面上,警方又发现了几枚鞋印,鞋底是波纹状花纹,并且带有水渍,很明显是凶手清理现场时留下的,而当警方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后,这种鞋底痕迹又出现在了进入户门的过道、餐桌下的地面上。
现场发现的波纹状带水渍鞋印(警方资料)
警方将之前在卫生间发现的鞋印,与中心现场的鞋印进行了比对,发现两种鞋印的纹路完全不同,中心现场留下的是波纹状花纹鞋印,卫生间留下的是方块状鞋印。
另外,两种鞋印的鞋码也不一样,方块状鞋印长29公分,也就是44码,而波纹状鞋印是31公分,也就是46码,二者的差距显而易见。
鞋印大小不一样,说明穿鞋者的身高不同,鞋长差2公分,身高能差3到5公分,再加上纹路完全不一样的鞋印,警方的第一反应是可能有两名犯罪嫌疑人。
这下子案情更复杂了。可接下来有人提出,这是一个陷阱。
经过详细勘查,两种鞋印分别出现在中心现场和卫生间,中间没有任何一处交叉。
两种鞋印对比图(警方资料)
如果凶手是两个人,同时入室行凶,为什么一个人的鞋印只出现在卫生间,而另一个人的鞋印只出现在客厅和卧室?现场发生了打斗,在这么小的房子里,两人绝不可能做到鞋印互不交叉,很可能是凶手为了混淆视线,故意伪造了现场。
为了搞清凶手进入房间的路线,警方进一步扩大了勘查范围。
曹蓓家在五楼,距离地面有十几米,不借助工具或经特殊训练,想从一楼爬到五楼十分困难,而外墙的水管线和燃气管线也不足以支撑成年人,凶手是怎么上来的?
警方注意到,在曹蓓家卫生间的外窗台下沿半米的位置,有一条装饰作用的屋檐,屋檐宽约20公分,围绕卫生间、厨房一圈,一直延伸到了4楼半的楼道窗户下方。
这个屋檐的宽度,足以踩下大半只脚,凶手会不会是通过这里爬进来的?如果是这样,他势必要经过位于中间的厨房,以及楼道的窗户。
被害人家外墙的装饰用屋檐(警方资料)
果然,在厨房窗户的防盗窗、四楼半的楼梯窗台上,警方找到了一种方块状鞋印,与曹蓓家发现的鞋印,花纹、尺码完全相同,并且还在防盗窗上提取到一枚新鲜的指纹。
这样一来,凶手进入案发现场的路线就十分清晰了:他从四楼半楼道的窗台上,踩着装饰用的屋檐,走过曹蓓家的厨房,再从卫生间的窗户进入案发现场。
但奇怪的是,警方在外围并未发现波纹状的鞋印,如果真的是两人同时做案,外围应该会有两种鞋印,难道另外一个人走了别的路线?
综合所有勘查情况,警方做出一个大胆推断:
凶手很可能只有一个人,两次出入案发现场。第一次穿着44码的方块状鞋底的鞋子,通过攀爬外围窗台和屋檐,从曹蓓家卫生间的窗户进入案发现场,实施作案;第二次换了一双46码的波纹状鞋底的鞋子,从曹蓓家正门进入案发现场清理,从正门离开。
被害人房子的布局图(警方资料)
这样一来,就能完美解释案发现场出现两种鞋印,而又彼此互不交叉的现象了。
可这一切只是推测,必须有证据证明,如何才能确定两种不同的鞋印是同一个人留下的呢?这个问题难不倒我们的人民警察。
经验丰富的刑侦痕迹专家都知道,不管一个人穿什么样的鞋子,甚至刻意穿尺码大小不同的鞋子,故意放轻或加重脚步,但人足部的骨骼结构是不变的,长期形成的走路姿势、人体重力分布也不会变化,而这些都会体现在鞋印上。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足迹,同一个人也不会有两种不同的足迹。
接下来,技术人员把两种鞋印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两种鞋印的压力面都非常温和,说明鞋的主人走路很轻,刻意在回避什么,但穿鞋人的行走习惯非常相似,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两种鞋印是同一个人穿不同的鞋子,在不同时间进入案发现场留下的痕迹。
案发现场的两种不同鞋印(警方资料)
仅仅勘查现场,就耗费了警方大量精力,足见凶手是一个反侦查意识和能力极强的人,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费尽心思,是一个极其狡猾的对手。
凶手究竟是谁?又为何而来?为什么如此煞费苦心,伪造案发现场?上海金山警方从事刑事侦查多年,见过许多复杂的案件,但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狡猾的对手。
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精明的猎手,警方很快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曹蓓家是在这栋楼的502室,对面是501室,一套无人入住的毛坯房。警方在勘查外围时,顺便也勘查了一下501室,发现501室的防盗门完好无损,没有被人强行撬开的痕迹,但在501室阳台的地面上,居然发现了和曹蓓案发现场同款的方块状鞋印!
这说明什么?凶手在案发前后一定来过501室的阳台。
501室发现的方块状鞋印(警方资料)
这就更可疑了。如果是偷东西的话,凶手怎么会跑到空无一人的501室?难道凶手是提前踩点,潜藏在501室,等待作案时机?
可进一步的勘查中,警方发现了一条更为重要的线索。
就在501室阳台的窗户玻璃上,警方发现了几枚清晰的指纹,而这些指纹跟警方之前在曹蓓家厨房防盗窗上发现的指纹,经鉴定系同一人所留。
警方认为,凶手应该经常伏身在501室阳台的窗户上,观察着什么。
观察什么呀?警方发现501室的这个窗户,正好就对着曹蓓家的客厅。
难道这个人是在偷偷观察曹蓓?这个人和曹蓓有什么关系?在隔壁房间守候那么长时间,而且不止一次,警方怀疑他是不是有偷窥癖?
501室内发现的方块状鞋印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案件的性质就应该重新判断了。
曹蓓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家,曹蓓上班不在家,凶手恰好在这个时间段入室,时间拿捏如此准确,看来凶手的行为不同寻常,他的目标不是求财,而是冲着曹蓓。
根据掌握的全部线索,警方重新梳理了整个案情,认为嫌疑人应符合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男性,年龄在35岁以下。这是根据鞋印分析得出的判断。
第二,身体素质比较好,有一定的攀爬能力。这是根据外围勘查得出的判断。
第三,和被害人曹蓓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这是从501室勘查得出的判断。
有了这三个标准,嫌疑人的范围就被大大缩小了。
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特征的刻画(警方资料)
曹蓓的圈子很简单,超市、家庭,每天两点一线,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警方围绕她的工作地、居住地进行了细致的排查,尤其把她居住的小区列为重点排查范围,因为凶手在作案后能换鞋返回现场,说明他住的应该不远,很可能就是本小区的人。
一番调查下来,一名男子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这个人叫朱卫锋,26岁,住在曹蓓家同一栋楼的一楼,案发后无故离家出走。
警方询问了朱卫锋的家人,家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对他的突然离家也很惊讶。
警方随即提取了朱卫锋的生物痕迹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案发现场发现的指纹就是朱卫锋留下的,朱卫锋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消息传出,所有人都惊讶万分,就连曹蓓家人都不敢相信,朱卫锋为什么这么做呢?
犯罪嫌疑人朱卫锋(警方资料)
曹蓓的丈夫告诉警方,曹蓓和朱卫锋虽然同住在一栋楼,但据自己了解,他们之间平时没什么接触,更别说什么矛盾了,而且朱卫锋已经成家了,有年轻的妻子,还有一个8个月大的女儿,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儿呢?
警方也觉得奇怪,可曹蓓已经死了,一切只有找到朱卫锋才能得到答案。
遗憾的是,不管警方如何追查,始终没有找到朱卫锋的下落。
朱卫锋反侦查意识很强,他在逃跑之后,主动切断了和一切亲人朋友的联系,从此销声匿迹,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上海警方也提取了朱卫锋的指纹和DNA数据,录入到全国犯罪指纹系统和DNA人口数据库,试图通过先进的刑侦技术,从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从而找到朱卫锋的踪迹。
但狡猾的朱卫锋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从来没有在数据库中出现过。
案发现场的照片(警方资料)
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就这么被毁了,凶手却迟迟不能归案,被害人家属久久无法平复。
更让曹蓓家人难堪的是,因为朱卫锋没有到案,他的作案动机无法得到解释,外界对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议论纷纷,流言四起。大家都猜测,难道这两个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吗?会不会是情杀呢?这一切都让曹蓓的丈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凶手迟迟不能归案,上海金山警方也是心急如焚。为了尽快抓获凶手,给被害人及其家属一个交代,也为了不让凶手再次作案,他们从未放弃对凶手的追捕。
时间荏苒,一过就是12年。
12年的时间里,上海金山警方几乎尝试了所有手段,却始终一无所获,朱卫锋这个人彻底消失了一样,彷佛从来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
参与案件侦办的民警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警方的不懈追击终于收到回报。
2020年12月,有线索显示,现年38岁的朱卫锋在安徽省六安市出现了。
12月22日,上海金山警方掌握了凶手的确切动向,一举将朱卫锋抓捕归案。
当警察开到金山境内时,警方特意停下车子,指着窗外问朱卫锋:“看看这是哪里啊?”
朱卫锋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摇摇头,没有说话。
整整十二年,朱卫锋不敢回金山,一个人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因为不敢亮出真实身份,他找不到正式工作,只能到处打零工,一个人默默地过着孤寂的日子。
无数个孤枕难眠的夜晚,朱卫锋总是想起家庭的温馨,想起年迈生病的父母,想起年轻温柔的妻子,想起咿呀学语的女儿。如果不是发生这一切,自己就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和家庭的温暖,看着女儿长大成人,可这一切都与他彻底隔绝了。
警方将朱卫锋逮捕归案(警方资料)
更多的日子里,每当闭上眼睛,曹蓓的影子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一会是巧笑倩兮,一会是满脸惊恐,一会是浑身鲜血……半夜梦醒,朱卫锋惊得大汗淋漓。
当警方问起当年的事情,朱卫锋没有任何抵抗,揭开了12年前那段痛苦的回忆。
朱卫锋和曹蓓住在一栋楼,两人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进进出出,经常见面,双方出于礼貌,互相打个招呼,也就熟悉起来了。
时间一长,朱卫锋竟然对曹蓓产生了一种非分之想。
朱卫锋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但他没有及时将这种非分之想扼杀在摇篮中,而是任由自己幻想,甚至跑去偷看曹蓓,越看越入迷,到后来走火入魔,无法自抑。
犯罪嫌疑人朱卫锋
因为曹蓓家对面是一处空房,朱卫锋经常到那儿去偷看曹蓓,因此留下了自己的鞋印和指纹,但他始终苦于没有机会跟曹蓓进行直接接触。
怎么办呢?朱卫锋想到一招:想办法搞到曹蓓的QQ号,跟她在网上交流。
怎么才能搞到曹蓓的QQ号码?大胆的人或许就直接开口要了,虽然略显唐突,但两人是同一楼道的邻居,随便找个借口要对方的QQ号,也不算什么过分的事。
可朱卫锋根本不敢,他想出了一个歪招:从曹蓓家的电脑里偷着曹蓓的QQ号。
这个想法可谓荒唐至极,但朱卫锋却觉得是一记妙招,直接付诸实施了。
五一假期时,朱卫锋发现曹蓓的丈夫和孩子出去玩了,家中只剩曹蓓一人,他觉得机会来了,便按照早就观察好的路线,从四楼半的楼道窗户,冒着失足摔死的危险,爬上仅20公分宽的屋檐带,然后途径厨房,从曹蓓家卫生间的窗户翻进了房间。
警方勘查现场(警方资料)
进入室内后,朱卫锋顺利找到了曹蓓的电脑,但打开之后却发现电脑设了密码,随便试了几个密码都不对。没有密码,进不了电脑桌面,就无法获得曹蓓的QQ号。
对此,朱卫锋很失望,但他不甘心就这么离开,毕竟这是他距离曹蓓最近的时候,于是便在曹蓓的卧室里到处转悠,体验与曹蓓近距离接触的感觉。
就在朱卫锋沉浸在幻想中不可自拔的时候,曹蓓家的门响了,曹蓓回家了。
曹蓓一回家,脱掉鞋,就进了卧室,朱卫锋无处可逃,和暗恋的“女神”碰了个面对面。
曹蓓吓了一大跳,她虽然认识朱卫锋,但怎么都想不到对方会突然出现在自己家里,一时愣在那里,而此时的朱卫锋方寸大乱,神色极为慌张,不知说些什么。
片刻之后,曹蓓反应过来,朱卫锋跑进自己家里肯定是偷东西,没有考虑太多,就严厉质问了朱卫锋几句。朱卫锋手忙脚乱,以为曹蓓会报警,脑子一冲动,竟然直接跑过去使劲抱住曹蓓,语无伦次地对曹蓓说:“我爱你,我爱你……”
犯罪嫌疑人朱卫锋VS被害人曹蓓
曹蓓感受到危险,用力挣脱了朱卫锋的怀抱,一边向外逃走,一边大声呼救。
曹蓓的表现激怒了狼狈的朱卫锋,他突然像换了一个人,拼命拉住曹蓓,两人发生扭打。朱卫锋丧失了理智,所谓对曹蓓的“爱”瞬间消失地无影无踪,对曹蓓进行了无情的伤害。
曹蓓不甘屈服,剧烈反抗,但“女神”的反抗更激发了朱卫锋的暴力基因。既然得不到,那我就把你毁掉!邪念一起,他拿起一把尖刀狠狠刺向了曹蓓……
当曹蓓倒在血泊中后,朱卫锋没有悔恨,更没有投案自首,甚至没有慌乱。
此时的他展现出性格中自私的一面,为了隐藏身份,逃脱罪责,他极力清理了现场,把衣帽间翻了个乱七八糟,伪造成入室盗窃的假象后,便仓皇逃回了家。
参与现场勘查的民警(警方资料)
回去之后,朱卫锋还是忐忑不安,他担心自己第一次清理现场不彻底,于是返回现场。为了混淆警方的视线,他还特意换了一双鞋,在现场留下了第二种鞋印。
做完这一切,朱卫锋仍然心惊胆战,坐立不安。他心一横,干脆不辞而别,连跟家人都没打一个招呼,就仓皇离开了上海。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朱卫锋以为自己可以靠伪装蒙混过关,但警察不会被他轻易蒙蔽,上海金山警方抽丝剥茧,识破了他的阴谋诡计,迅速锁定了凶手。
只是由于朱卫锋太过狡猾,一人隐姓埋名,小心翼翼,从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才能在外逃亡了12年,侥幸逃过警方的追捕,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
朱卫锋指认案发现场(警方资料)
警方讯问过程中,朱卫锋提及曹蓓,多次声称“我爱她”,但在警方的批评教育下,最终他承认自己所谓的“爱”,不过是镜花水月,是虚空泡影,是一种变态心理。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凭朱卫锋再狡猾,也逃脱不过警方布置的天罗地网,他最终为自己荒唐而残忍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真相大白后,曹蓓家人终于得到了解脱。
他们原本以为这么多年了,这桩案件已经无法侦破,却没想到上海金山警方始终没有放弃,最终还是将凶手抓捕归案,绳之以法,让围绕朱卫锋和曹蓓的种种非议和猜测彻底平息,还了死者一个清白,也让曹蓓的在天之灵得到告慰。
犯罪嫌疑人朱卫锋在忏悔(警方资料)
回顾整个案件,曹蓓太过无辜。朱卫锋的鬼迷心窍,所作所为,将两个人推向毁灭之路,也葬送了两个幸福的家庭,当他踏上窗台的那一刻,也是迈向欲望深渊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