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成都不远的重庆奉节县有座白帝山,山上有座城,人称白帝城。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夹江对峙,酷似天门,合称天门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白居易年轻时曾在苏州、杭州一带漫游,50岁时担任杭州刺史,53岁改任苏州刺史。后因病退居洛阳。因为张继这首诗,寒山寺的钟声令人向往,然而唐时的钟早已失传了。每当春节来临,寒山寺撞钟已经成为一件盛事。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与长江有关的诗词?长江,中华民族的生命河,她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走来,一路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与长江有关的诗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与长江有关的诗词
长江,中华民族的生命河,她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走来,一路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大江东去英雄泪,一江江水一江诗。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为民族大义而战,把足迹印在长江两岸;多少文人墨客为长江险峰美景放歌,将诗篇留在中华儿女心间。
“安史之乱”后,“诗圣”杜甫回到成都。适逢大地回春,生机勃勃,诗人心境愉悦,兴致好,凭窗而望,即景生情,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佳作。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仙”李白与杜甫有异工同曲之妙。距离成都不远的重庆奉节县有座白帝山,山上有座城,人称白帝城。高高的城下流过一条大江,她就是长江。当年李白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行至白帝城,忽然听到朝廷大赦,十分惊喜,立刻从白帝城启航返回江陵。他按耐不住自己内心的狂喜与豪情,写下了被后人称之为“惊风雨,泣鬼神”的《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起武汉市,都知道有座黄鹤楼,它坐落在武昌江边的蛇山头,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李白在这里送别老朋友孟浩然东去广陵,情深义笃,依依不舍,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给世人绘出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的送别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夹江对峙,酷似天门,合称天门山。这里山势雄伟险峻,江水壮阔辽远,孤舟一片缥缈,红日喷薄出水,好一幅泼墨挥就的山水画卷。看,“诗仙”李白是怎样用诗句向我们描绘的。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白居易年轻时曾在苏州、杭州一带漫游,50岁时担任杭州刺史,53岁改任苏州刺史。后因病退居洛阳。在洛阳,白居易念念不忘江南的景物和岁月,写下了许多怀念江南的诗作,其中一首《忆江南》,选取“春来”江上的“日出”、“江花”、“江水”,运用色彩明丽的“红”、“火”、“绿”、“蓝”,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风景。全词仅用了27个字,情感充沛,魂牵梦绕,让人“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代还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张继,少时聪明好学,能写一手好诗。
深秋时节,他心情孤愁,乘船来到苏州西郊的枫桥。月亮已经落下,乌鸦啼鸣,满江寒霜,江边枫树灰灰蒙蒙,江中渔火点点星星;到了半夜时分,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来,悠悠荡荡,让船上的张继难以入眠,他伏案挥毫,写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因为张继这首诗,寒山寺的钟声令人向往,然而唐时的钟早已失传了。明代仿制了一口,又被倭寇抢去。清代康有为题诗感慨这件事,“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后来日本使者伊藤博文铸造了一口钟送到寒山寺,这就是现在寒山寺钟楼上的那口钟。每当春节来临,寒山寺撞钟已经成为一件盛事。
崔峒与从孙崔季卿都是唐代诗人,面对八月的长江,祖孙两人写出了几乎相同的两首诗。请听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
清江曲内一绝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再看崔季卿的《晴江秋望》。
晴江秋望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北宋时期,47岁的大文学家苏轼,因写诗文讽喻朝廷新法,被贬黄州(今天的湖北黄冈),心中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一日,他来到黄州城外长江边上的赤鼻矶,看到此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不禁想起曾在赤壁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联想自己眼前的处境,一种远大抱负得不到实现的深沉与苦闷油然而生。于是,他权当“赤鼻矶”作“赤壁之战”之“赤壁”,奋笔疾书,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到了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临江仙》,更是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老的长江流到1954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让千百年来中国人敢叫“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成为现实。到了1956年,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大桥建设工地,三次畅游长江,又一个“立石壁”、“出平湖”的宏伟蓝图在他心中升起。请听,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60多年过去了,如今,一条长江,数桥飞架,天堑已成通途;西江立壁,三峡竖坝,神女惊愕平湖;龟蛇犹在,宏图再起,万里长江进入新时代。
长江,属于你的明天更辉煌!
作者:口天一人 (20181206 为子园小学元旦诗文朗诵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