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唐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曾祖父李世民颇有几分相似:一、都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而登上皇位的;二、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让大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帝国,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让大唐达到了极盛。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李世民是政变之后直接当上了皇帝,李隆基则是先当了几天的太子,然后才爬上皇帝宝座的。登基之后,唐玄宗对自己的儿子们管束得十分严厉,因为自己就是发动政变的
作为大唐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曾祖父李世民颇有几分相似:一、都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而登上皇位的;二、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让大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帝国,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让大唐达到了极盛。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李世民是政变之后直接当上了皇帝,李隆基则是先当了几天的太子,然后才爬上皇帝宝座的。
登基之后,唐玄宗对自己的儿子们管束得十分严厉,因为自己就是发动政变的祖师,他也害怕自己的儿子们效仿。所以,他大半生的时间都用来怎样防止宫廷政变上了。
为了防止儿子们结党营私、扩充势力,唐玄宗可算是机关算尽。他为所有皇子们指定了狭小的活动区域,规定他们不许随意越界,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自己的宫里或府邸,不能和朝中大臣有任何牵连。因情况特殊非出去不可,也要和皇帝打报告,太子也不例外。他的意思就是让儿子们都成为笼中鸟、屋中雀,没有外部势力支持,看你们拿什么来造反?
然而,世界上的事儿不是你想象就能轻易实现的。唐玄宗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半生的努力付之东流。
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唐玄宗宠爱有加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作乱,兵锋甚猛,直捣长安。
既然打不过,那就跑吧。没有一点准备的唐玄宗急急如丧家之犬匆忙西逃。在逃跑的路上,唐玄宗反思了自己的做法,觉得儿子们都长大了,应该为自己、为国家出点力,更何况现在他不敢相信任何人,只有自己的儿子最可靠,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于是,他马上颁布诏书,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帅朔方、河东、河北和平卢四道之兵;永王李璘为荆州大都督,领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之兵。
看似对两个儿子格外重用,其实不然。唐玄宗仍然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既让儿子们分兵抗击叛军,又让儿子们互相牵制,以防一方做大,尾大不掉,尤其是太子。太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理应受封的职权最大,这本无可厚非,但唐玄宗同时也让永王李璘同太子一样统帅四道之兵,其心不言而喻。
然而,唐玄宗还是有些低估了太子李亨。李亨处在叛军势头正猛的北方,直接与统兵将领们亲密接触,迅速树立了威信,赢得了郭子仪等中兴名将的爱戴。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擅自篡位,当了皇帝,是为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然,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一代雄主又岂能将皇位拱手相让,不明不白的成了太上皇?唐玄宗开始了反击,远在蜀中继续以皇帝自居,号令天下,对外仍自称为“朕”,发布的诏书仍称“圣旨”。就此,大唐王朝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两个中央政权。
然而,这只不过是唐玄宗的一厢情愿罢了。虽然当时他的身边也还有一支部队,但同有郭子仪等名将拥护的自己的儿子唐肃宗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见自己的大哥擅自称帝,同样拥有兵权的永王李璘有些不服气,他支持父亲唐玄宗夺回皇位。因此,李璘公开招兵买马,对抗唐肃宗。
公元757年,永王李璘统兵至瓜步洲,与唐肃宗的军队隔江相望。然而,永王李璘却是个软骨头,外强中干,隔着江看见唐肃宗的军队旌旗摇摆,军容甚整,人数众多,当时便没了脾气,露出了怯战之色。决战的当天夜里,对方在江对岸布阵,点起的火把照得江面通红,正准备渡江。李璘看到己方军队举起的火把,竟然以为是对方已经杀过江来了,吓得是魂飞魄散,顾头不顾腚地狼狈逃窜,后被追兵杀害。
至此,唐玄宗仅存的一点希望破灭了。
此后,唐肃宗将太上皇唐玄宗供养于皇宫大内,名为供养,实为囚禁,连唐玄宗身边的亲信如高力士等,或被杀害,或被流放,唐玄宗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公元762年,唐玄宗在抑郁寡欢中驾崩,享年78岁。同年,唐肃宗也因病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