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心中永远的经典一头被发带扎起的乱发,一身遍布伤痕的肌肉,一双桀骜不驯却又透露出几分阴郁的眼睛,这就是《第一滴血》中的主人公——约翰·兰博的经典形象该片是美国最著名的系列动作电影之一,从1985年第一部公映,到今年2。
一头被发带扎起的乱发,一身遍布伤痕的肌肉,一双桀骜不驯却又透露出几分阴郁的眼睛,这就是《第一滴血》中的主人公——约翰·兰博的经典形象。该片是美国最著名的系列动作电影之一,从1985年第一部公映,到今年2月上映的第四部,前后经历了24年,而且每部都取得了商业成功,兰博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动作明星。《第一滴血》系列的特点是战斗场面激烈真实,所以影片中兰博使用的各种武器就成为了影迷关注的焦点。
《第一滴血》系列成就的最著名的武器当属兰博刀。这把刀在第一部中首次出场,就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把小镇当作自己私人势力范围的威尔警长将兰博逮捕时,在警局曾有如下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警察问:你为什么带着这样一把刀?兰博答:打猎。警察反问:打猎?猎什么呢……大象?的确,这把刀除了造型异常炫目外,体型也大得非同一般,而且具有吹毛断发般的锋利——副警长阿舍·高尔用它轻易地削开了薄纸。可它的本领绝不仅仅局限于此,所以兰博因不堪虐待而从警署夺路而逃时,他当然要先夺回这把刀。而在接下来的情节进程中,这把后来被称为“兰博”l的刀逐渐显示了更多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兰博手中的确使得是出神入化,它不仅能割开麻袋御寒,更能削尖树枝做成大型捕兽拍,绑在木棍上后,它又变成了猎取野猪的长矛。更有甚者,它的手柄还是野外生存的“百宝箱”,当主人公被迫逃入高山密林时,依靠尾盖上的指北针来辨明方向,而受伤后,又是用内藏的针线来缝合伤口……很多年以后,观众们也许会忘掉这部电影的情节,但往往仍记得这把非同一般的兰博刀。
从上至下分别是前三部中出现的兰博刀:兰博Ⅰ、兰博Ⅱ和兰博Ⅲ。总体来看,是沿着大型化和简单化的方向发展。第四部中的砍刀版“兰博Ⅳ”看来也遵循了这一规律。 “兰博”l之所以经典,因为它是美国著名刀匠J·克兰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做的。主人公兰博曾作为美国最著名的特种部队―绿色贝蕾帽的成员,在越南战场上出生入死,具有丰富的丛林生存经验,同时精通格斗和冷热兵器的使用,设计这样一把刀,既符合他的身份,也足够抢眼。该刀其实是一种兼具锋利和坚固双重特征的大猎刀,全长,刃长,刃宽,即有尖锐锋利的刀尖,又有厚重坚固的刀身,其复合造型适合于切割、突刺和劈砍,而从刀尖延伸到刀背的大型锯齿可以切割绳索甚至金属条。该刀的多功能性也受到足够重视,护手两端分别被制成十字和一字螺丝刀的式样,可以拆装螺丝,全钢手柄为中空设计,可以盛装野外生存必须的装备,如防水火柴、鱼钩、鱼线、手术刀等,手柄外表缠有防滑用的线绳。该刀的柄尾盖有两种式样,一种内有指北针,另一种则是金属尖,必要时可以当手锤使用。据说在设计该刀时,设计师受到美国Buck-Master184多用途求生刀的很大启发,后者是在1980年代初,由海豹特种部队与后来曾生产了著名的M9军用刺刀的菲罗比斯公司联合设计开发。Buck-Master具备“兰博”,的绝大部分特征,如两者都采用鲍伊猎刀的外形,同样结实厚重,刀背有锯齿,同样带有中空手柄等等。最关键的是,它们的设计原则都是为使用者在野外和复杂环境中提供多种用途。不同的是,Buck-Master采用玻璃钢刀鞘,而“兰博”I因为视觉效果的要求,采用了外观上更加粗犷的牛皮刀鞘,不过鞘上带有和Buck-Master一样的缚绳,可以把刀固定在大腿上或足踝内侧,在运动和潜水时更加方便可靠。虽然Buok-Master的商业成绩并不理想,军方只订购了3000把,但随着《第一滴血》在全球的公映,“兰博”I以其剽悍的外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Buck-Master的销售量也曾随之大幅飚升。
1985年推出的《第一滴血II》没有第一部中那种对战争扭曲人性的反思,变成了纯粹的商业动作片。兰博孤身一人重返越南,把昔日的对手们打得落花流水,在电影中夺回了美国在战场上未曾取得的胜利。由于跳伞时失误,兰博的装备几乎丢光,但却保留了作为他基本标志的兰博刀。本片中的兰博刀从“兰博”I换成了外型更加拉风的“兰博”II,体型也更大,全长增加到,刃长,宽度达到了,外表上则进行了发黑处理,只有背齿和刀刃保持了钢本色,使它看起来更加强悍。至于结构和功能,则和第一代兰博刀相差无几。不过该刀在影片中表现平平,只是给主人公的左脸上留下了一道到第四部仍有的疤痕,还有就是影片最后愤怒的兰博用它吓唬了一下背信弃义的基地指挥官麦多克。
《第一滴血Ⅳ》的宣传海报。兰博手中握着的就是本片中使用自行打制的砍刀版“兰博Ⅳ” 当《�